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483.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異席。 爲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爲槩。𥙊祀不爲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髙。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

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 西南隅謂之奥。東北隅謂之陋。居不主奥至立不中門。嫌其與尊者並也。食饗不爲槩者。賔客之具。當裁之於尊長。不

敢專其多寡之限也。𥙊祀不爲尸者。尸所以象神。不敢偃然受其父之尊敬我也。是以爲尸。當卜筮無父者。聽於無聲。視於無形。閨門之内。凡一言

一動。不中其度。必諄諄然而誨之。其未變則從而夷之。閨門之外。父母耳目所不接也。吾當聽於無聲。視於無形。常若父母之在其左右前後也。使

其登髙臨深苟訾苟笑服闇登危數事。吾父母或是之聞。不懼則恐也。爲子者當在閨門之外。如在父母之側。則無過舉也。 父母存。不許友以死。

不有𥝠財。 賢者之事君。或不免於死者。皆非其本心也。當偶然之變。必度其死生輕重之地。吾生不義也其死義也。是以舍生而取義。若有意於

輕重。是婢妾之事也。是匹夫之好名者也。荆軻聶政。許人於湯火之中而不辭。三代俗變。而一時要之以爲義士也曾子曰。啓予足。啓予手。詩云。戰

戰兢兢。如臨深淵。曾子曰易簀。以此傳之於門人弟子。是以知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徃徃戰國間傳習之語。不可以爲

訓。 爲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 深衣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衣純以素。 㓜子常視母

誑。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長者與之提𢹂。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劒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童子氣習未移。

最。易於矯揉。今夫襁褓之子。雖有識知。而志慮未萌。其與洪荒太古之人何異。日漸月化。而不自知覺。非其性之罪也。㓜子常視母誑者。古語教子

嬰孩。以其志慮未萌。不當開其情僞之端也。童子不衣裘裳。不加成人之服於童子者。教之不躐等也。立必正方不傾聽者。使之習爲端謹。習慣。則

如自然。李驥𠹉語楊龜山先生學問。謂其直徃直來。未𠹉左右視。此未必養之於童稚。蓋其學問所至耳。負劒辟咡詔之者。如世子初生。卜士負之。

妻食之。負者加之於懷抱也。鄭氏云。置於背。非也 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

而退。 古之學皆有所傳授。是以不敢忽其所傳授之人。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者。謂其步亦步。趨亦趨不敢有所變也。遭先生於道趨而進

正立拱手者。拱手而聽命不敢問其所之也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不敢與先生並行也。 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郷長者所視。登城不指。城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