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116.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厥隂東方木。故上風氣治之。與少陽合。故風氣之下中見少陽也。少隂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少隂東南方君火。故上熱氣治之。與大陽合。故

熱氣之下中見大陽也。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少隂所至為熱生中為寒。與此義同太隂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大隂西南方土。故上

濕氣治之。與陽明合。故濕氣之下。中見陽明也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謂元氣也。氣别為王則文言著矣。新校正云。詳

注云。文言注矣疑誤本標不同。氣應異象。本者應之元。標者病之始。病生形。用求之標。方施其用求之本。標本不同求之中。見法萬全 新校正云。

按至真要大論云。六氣標本不同。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少陽大隂從本。少隂大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隂不從標本。從乎中。故從

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皆謂天之六氣也。初之氣。起於立春

前十至日。餘二三四五終氣次至而分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歧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時至而氣至

和平之應。此為平歲也。假令甲子歲氣有餘。於癸亥歲未當至之期。先期而至也。乙丑歲氣不足。於甲子歲當至之期。後時而至也。故曰來氣不及。

來氣有餘也。言初氣之至期如此。歲氣有餘。六氣之至皆先期。歲氣不及。六氣之至皆後時。先時後至。後時先至。各差十三日而應也。 新校正云。

按金匱要畧云。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大過。冬至之後得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隂之時。陽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

温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為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時。此為至而大

過。此亦論氣應之一端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言大過不及。歲當至晚至早之時應也歧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生則病。當期

為應。愆時為否。天地之氣生化不息。無止礙也。不應有而有。應有而不有是造化之氣失常。失常則氣變。變常。則氣血紛撓而為病也。天地變而失

常。則萬物皆病帝曰善。請言其。應。歧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脉其應也。物之生榮有常時。脉之至有常期。有餘歲星。不及歲晚。皆依時至也帝曰善。願

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歧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日出謂之顯明。則卯地氣分。春也。自春分後六十日有

竒。斗建卯正至于已。正君火位也。自斗建已正未之中。三之氣分相火治之。所謂少陽也。君火之位。所謂少隂熱之分也。天度至此。暄淑大行。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