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507.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前。又因峒賊黄郎道譚布盈等。連年作耗。居民逃𠋣山寨。前項城墻。俱各崩壞。洪武元年冬。有權知縣陳鼎重乃閲舊裁减荒餘之地。從新築土爲

之。今其城髙一丈三尺。周圍三百九十二丈八尺。坊德政坊。在縣門正街。淳熈坊在縣東街禮義坊在縣西街。鄉里。止戈鄉。在縣東

北管七里。羅和里。富昌里。右明里。賢良里上富里。謂隆里。大小武靜里。鳳化鄉。在縣正北管三里。羅倖里。没里。古叅里。

永寧鄉。在縣西北管武顒里。樂昌西鄉。在縣東南。述昆鄉。在縣正北管大小安定一里。墟市陸幹。龍母。陶胡。馱纜。鄧魯。小

陸。譚黄。小楊。蘇排。蠟塘。樂昌。平洪。下黄。葛墟。伊嶺。膺墟。舊墟。鋪墟。橋墟。都暗定羅。蘇梁。古浪。楊墟。

龎墟。片墟。蓮塘。平林。古天。程墟。古木。仙胡。生料。橋利。小莫。敢曜。思坊。小黄。橋東橋。羅庇。浮排。平安。

蘇豐。武崗。暗橋。銀橋。閉忙。韋朗。民橋。思馬。渡南渡。硃砂。六祖。洪水。冷水。

横州南寧府志城宋朝以来。已有土城。爲因土𡨥作耗。人民居於山谷。多有頽壞。

本朝歸附以来。重新整治。今其城髙一丈八尺。周迴三百二十五丈。横州志城周圍三百四十二丈。髙一丈八尺。宋末太守謝榘伯環城三面。濬濠闊

三丈深八尺許。至元二十四年。太守張垓又重修之。復增廣於舊云。郡城周三百四十二丈。髙一丈八尺。闊五尺。太守謝公榘伯一新修治。尽復

頽圮。太守張公垓再行繕治。今復廢壞。郡壕闊三丈。深八尺。嵗乆淤塞。東北隅皆涸。遂爲犬豕之場。舊有溝泄水南入于江。郡人患其甲庚失次。

因循未改。今太守張公垓浚其流。自乾亥達香稻水入于江。壕水三面。遂復環遶。坊文明坊。在縣東正街。崇儒坊。在城外西街。嘉政坊。在

城外大市街。衣錦坊在城東。南寧府志鄉里從化鄉在縣北。北鄉在縣西。南鄉在縣南。修德鄉在縣西武羅鄉在縣北靈竹鄉在

縣北。南里鄉在縣西。東北西里在城内中南里在城内。思恩里在縣東。端峯里在縣東。髙登里在縣東。横州郡志樂山鄉在縣東。横

州志墟市大市街在州之東。博合墟。蓮塘墟。前永淳縣墟。輿地紀勝快活墟。在寧浦縣西二十里。南寧府志橋翔雲橋在縣北。渌水

橋在縣北。方水橋在縣之北。太平橋在縣西。稻水橋在縣之西。永東橋在縣西。海棠橋在縣之西。輿地紀勝秦少游次題海棠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