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507.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任分兩持使者節。屈臨是邦。下車未幾慨然興嘆。以是爲邊藩二廣四十餘州。所是以爲安。其爲阻固不可以不謹。乃戒司城約所費。言于帥府經

略使司業劉公以聞于朝。有㫖賜緍錢一萬併修軍器。遂命陶人埏埴于三廟。掌灰鍜石于可盧。攻木之工。凡一百八十有三。版築之功。凡九百十

有四。雜以壯城之卒。甃城之摧毁者。凡一十有六所。計三百三十有一丈。治女頭凡二千二百六十有三。爲新屋一千五百有一間。外團樓四。敵樓

馬面三十有六。甲仗庫一。備城庫二。城門之樓重建者四。曰譙門。曰安塞。曰望京。加葺者三。曰鎮逺。曰威濟。曰長泰鳩工於六年十月之吉。迨七年

盡正月而告成。本州城。自元豐修築三面爲壕。而西因長江舊矣。厥後以年深頽圮。自任安撫任内復修築。二仍元豐制。乃損女頭城面之磚。以

增修其城身。遂易以土塹爲之。故屋之以庇風雨。嵗月既深。材蠹楹朽多壓焉。會朝廷以西南幹腹爲憂。謀師當一面閤使王舍人雄實。自宜易鎮

于邕。公。山陽人也。有大勲勞于江淮。素諳備禦事。環視。惻然。曰。西廣所恃以爲藩籬者邕耳。而城圮塹堙。且不合古制。以矮屋覆于上。緩急孰與禦。

遂亟申臺閫。及樞宻行府。量事期。計丈尺。具畚鍾市木於北山。鍜灰於可盧。造塼於馬務三廟。及東北諸徭率土丁戌軍壯。城之卒咸執斯役盡撤

用磚灰就城身鼎砌。女頭環布團敵馬面樓。一如淮襄之城制。總創團樓四座。馬面樓三十六座。甕城樓五十四間。敵樓二座。幫砌城之頽圮者十

餘所。覆砌城面二千一百九十步。女墻雀臺稱是。重甃城門兩座。東門外倚壕施釣橋鄉老云正合武襄公之故址。環城又築羊馬墻。以爲捍敵之

防。乂築南壕壩三十五丈。浚東城壕五百餘丈。溝深壘固。穩若敵國。有來自特磨者陸。南詔以西。諸蕃皆有相戒不可犯之語。一時盛觀。誠邕筦振

古之所未見。是役也。樞宻大使陳韚撥十七界。會七萬貫帥漕工侍董公槐撥經司錢五千貫。運司錢五千貫運司錢萬貫。提刑楊權漕日撥𥂁

二百籮。又撥錢一千貫。用猶不給。公復撙節一切浮貫銖積寸累。以濟支遣。總用磚五百萬有竒。灰一百萬觔。木三萬株。竹二萬竿。鐵三萬觔。工費

二萬三千緍。鳩工於淳祐八年夏五月。越明年六月告成。坊南寧府志武勝坊。在衛門之南。肅清坊。在按察司之東南。仁和坊。在府門之西。 

宣明坊在府之西南。建武志待賢坊在城之東。慶關坊。在城之南。永定坊。在城之西。長樂坊。在城之北。右坊肆在羅城外。乃舊所建。

永寧坊。在州治之前。景行坊。在子城之南。德化坊。在子城之南。泮宫坊。在長泰門内。逍遥坊。在子城東北。勝遊坊。在安塞門内。迎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