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339.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草火與賊燒開再進攻械來路。此事大失所有再造城樓骨格。欲於舊處安立者。以理度之自是賊必不容矢石必倍。守禦官若能用前說。造洞子

於闕樓子處兩頭連珠並進不終日决可蔽合。權代女頭墻以隔矢石。矢石雖愈倍於前。亦必無害。次於燒了城樓處。兩頭横直深埋排又木以防

賊急登城上分甲兵兩向次於城裏從下斜築向上至城面外垠向下陡峻。次於城裏脚下取土爲深壕離壕三五丈築月城圍之使賊乘對樓到

城。如不下對樓。上城却回。則已若上城必自立不得倒入壕内無不死者。如此一挫。賊必罷攻退兵。當時守禦之人。於此失之。以致城䧟豈不痛哉。

凢攻守之械。害物最重者莫甚於砲。然亦全在人用若攻城人能用。而守城人不能禦之。則攻城人可以施其能若守城人能用。則攻城人雖能

者亦難施設竊聞虜人用砲攻城守禦人於城上亦嘗用砲。城面地步不廣必然難安大砲亦難容數多雖有砲臺砲臺地步亦不甚廣。又砲欲施

放。敵人在外先見必湏以衆砲來撃又城上砲亦在髙處自然招城外砲敵人用砲可以直指而撃之。以此觀當時守禦之人。可謂不能用砲也明

矣。假令當時於城裏脚下立砲仍每座砲前埋立小木爲衣敵人在外不見立砲所在。雖有能用砲者何能施設。或謂砲在城裏砲手不能見得城

外事。無由取的。每一座砲别用一人於城上專管城裏一座。外照物所在裏照砲梢與外物相對。即令施放。少偏則令砲手畧少耶脚。太偏則就令

拽砲人擡轉砲座。放過則令减人。或用砲稍大者。不及則令添人。或用砲稍小者。照料得一砲打中。後砲少有不中。又城裏立砲可置數多。守禦人

用砲若止能如此。則攻城人用砲何能爲也。築城之制城面上必作女頭墻。女頭中間立狗脚木一條。每兩女頭中挂搭篦籬。惟可以遮隔弓弩

箭。於砲石則難以遮隔。若改作平頭墻。不用篦籬。只於近下留品字方空眼。與女頭相似亦甚濟用。或問何以備禦。城外脚下自有爲面裏兩邊

皆見城外。脚下。於墻頭上墜下害賊之物。賊人初到城下。觀其攻械。勢恐難遏。宜便於城裏脚下取爲深闊裏壕。去壕數丈再築裏城一重。對舊

城門更不作門。却於新築城下縁裏壕入三二里地新城開門。使人人得大城直行不得。湏於裏壕垠上新城脚下繚繞行三二里方始入門。若此。

則假使賊善填壕。止不過填得外壕。必不能填得裏壕。賊若由門入城。湏行新城脚下裏壕垠上新城上人直下臨城。何物不可施用。正賊死城必

不敢入。既由正門入城尚不敢入。則豈肯用命打城入城。但只如此爲備。則賊兵雖多。攻械百種。誠可談笑以待之。又况京師舊城亦自可守。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