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650.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造公庭間。嘗走鄉疃。視時榖價之貴賤仲修獨下其價以售。賙䘏閭里。役於仲脩之家者。歲。凶無流徙焉。篤於教子。不爲剽竊以微利達。擇師取友。

不逺數百里必求有學行者致之。爲子擇婦。不以財。必以世之鉅儒與鄉之名騰。嗚呼。何其賢且厚耶。訪其家世。則左朝散大夫吏部郎中提點荆

湖南路刑獄公事贈通奉大夫次山碩人章氏之曾孫通直郎知静江府義寧縣事愷之孺人徐氏之孫。貢士逢吉夫人管氏之子叔祖瓊管公擇

仲脩於群。後之子最賢者以爲貢士後蓋邑人之右族。其生産之厚。裕如也。士大夫席父兄之業。擁髙貲鮮有不習尚浮靡。貪榮嗜利。恃氣陵物以

累其身辱其先者今仲修家世如此。迺能自處泊然。無一毫驕吝之意。豈其天資之厚有以守其故家遺俗之舊耶。仲修年四十。卒於嘉定元年十

月朔日。要饒氏子二人。慶臣。清臣女二人。長適進士饒洽次以疾廢慶臣娶晦庵朱文公之孫監酒朱君野之女清臣娶寺簿王君克勤之女兩君

家甚貧。後仲脩數月亦皆卒王君且死。其家遣姆來曰妾不幸有夫之䘮女長無以嫁夫人其改擇焉饒夫人曰。吾言已决矣擇婦擇其身非財也。

且寄語於朱氏。謹母以貧爲嫌。二子無異意焉嗚呼。非獨仲脩然也。如其妻子亦賢且厚也。道行於家人固若是耶。仲修將以嘉定三年十二月十

八日壬申葬于縣之明賢鄉唐門之原二子以其師盱江傳沂之狀來請銘。余既獲交於仲脩。又於其長子有妻黨之親。知仲修之行事爲最實故

不辭而爲之銘曰。 植根厚者。其華必豐。浮埃爲基胡墉之崇猗歟仲脩。古人之風。器大聲宏不于其躬。銘以俟之列于幽宫

黄凱宋黄勉齋集墓志銘 黄氏居福州城東三百年。釐而爲三派而爲六。後有他徙者自同慶而下子孫存者無慮四十人挾策

爲儒者累累不絶。紹興間。察院公始以篤行直道。清名髙節。著聞當世子宣教君杲通直君東。亦皆孝友廉潔。挺挺有父風。又六七十年後路之黄

諱叔毖者生先覺。先覺生俊卿俊卿生公諱凱字舜舉獨能以勤儉大其家。苦學守禮法。教其子南金宗丑。宗傳皆雅飭爲良子弟南金以弱冠預

鄉貢宗尹亦繼入太學一門之盛庶幾哉察院公之遺事矣嘉定庚辰十月丁丑公微疾。終于正寢。初娶何氏後兩娶陳氏子三人女一人。婚嫁皆

未畢而公之年僅五十有二乃不及享其盛大之福識與不識無不爲公流涕也。命之脩短懸于天矣勤儉苦學守禮法者。人也一族之間三百年

之乆其盛不過再世。皆以勤儉苦學守禮法得之則公之行信可書公之子弟與凡吾之族人。皆知以公爲法。則吾宗之大未有艾也其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