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240.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是議。章前後上者十有三。壐書下尚書報可者八。變而通之以盡利。至于今嘉賴。公獨恃上之明。上獨知公之誠也。此誠感動。豈一日之積哉。自爲

小官。所至以惠利著。西憲邊防十事之奏。榷牧馬政七害之奏。興元歲旱免糴關隘守兵之奏。康濟一念。動切諸身。指陳利病。明白洞達。上乆已心

屬。至此簡知益深。雖𡝭將詭辭沮撓。而宸翰勞問至再。洞然不疑。君臣之際毫髮無遺憾矣。趙充國奏屯田便宜。每上輙下公卿議臣。初是其計者

什三。中十五。最後什八。宣帝旣報將軍計是。猶兩從破羌彊弩之畫。未爲深知其心也。上之知公。曠千古而一遇者歟。然公之遇合。天也。非人也。初

建議罷糴。關内梁洋諸郡旱而雨。關外階成西和鳳。皆大有年。糴價大减。天知公之心矣。此心上通於天而天知之。君其有不知者乎。人臣患乎此心

之不盡。不患君門之逺天之高也。某日宧于蜀。賢士大夫多爲誦資政黄公裳漢中行。及罷糴行。謂雪山可磨。汶江可竭。阜陵之德。公之功不可

諼。且感今懷徃。未有已也。昌州以廉寬守家法。進進爲時用嘗竂有雅好。輙爲椊所聞以詔烝彝鼎。吁。王之藎臣。無念爾祖。世光顯宜矣。夙興夜寐。

母忝爾所生。尚益懋之哉。公心堂元姚申伯記至元三十一年春二月朔。廣平杜公來主新昌簿。未至數月邑人相傳。將

有儒者簿斯邑。至果儒也。衆相與改視易聽。以爲前乎此。未始有儒而簿於斯也。一日大書公心二字于便坐之室。爲之銘。覩斯扁。讀斯銘。莫不諮

嗟敬服曰。公者天地生物之心而溥於物者。人得是爲心能充之。則民物皆吾胞與之同。天地皆吾氣體之塞。大哉公之爲心。其不可勝用乎。然有

是心也。則有是政也。公至之日。邑有獄不承。乃悉弛繫纏榜笞。鈎擿以理。不費辭而情得。民復有二人。各以兒死誣所怨。其一廷訊其無實。叱去之。

其一覈其詐。杖之。由是信服。不敢爲欺罔。嘗以事至邑之新安。屏吏卒。雇二田夫𢱲徃。所過無秋毫擾民。民大歡。其能文者。作爲詩歌。書帟采。遮道

送還署。先是斯邑。有少年三五朋飲欲爲非者。縣發其事。罪錮之。公爲洗滌。俾朝夕聽講鄉校。庻幾循省漸染。群少感激。願盡改所爲爲良民。越三

月。意有所不樂。即移疾。奥里尹屢造卧内强起之。卒不肯起。卧病百日去。奥里。賢尹也。才尹也。獨喜公。喜公廉平而儒者與已合。盖是邑敬重儒道。

自奥里與公啓之。近世人鄙儒道爲迂而不切於用。觀於公之爲政者。殆未可以爲儒道鄙也。鄉校之士。稱頌嘉績。命申伯記斯堂而著之。申伯曰。公

生明。荀子篇也。公則漙。周子書也。是皆發明心要之切者。公儒者。於斯道素講而有得矣。惟明。則無所不通。惟漙。則無所不徧。其於前數事。特如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