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240.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間。靈液觱沸。潜與湖通。半壁其形。有盈無涸。平峦回互。翠筱周繞。龜魚浮嬉。鷖鷗翔集。静對凝碧。泠然如浴沂而濯滄浪。煩襟滌空。俗𡏖辟易。不知

此身之爲吏而此地之爲官府也。故特於二役爲加詳。浮光舊規雖遍而地勢劣。容數椽。又當寒飚之衝。姑仍而葺之。野泉則木老多腐。不可撑拄。徃

乃撤而一新焉。爲堂三楹。前飛欄以瞰㣲瀾。後闢室以蔭清樾。既成而春始率。首奉親輿以落之。繼是客至。必偕觴詠終日裏徊不能去。已而嘆曰。

乆矣昔聞之不逮今見也。因歌杜少陵秋水清無底。蕭然净客心之句。更名曰淨心堂。客或問淨心之義。予起携其手拊危檻而立。百慮一洗。相視

而笑曰。得之矣。四年夏四月記平心堂瓊臺志堂在瓊州府郡治之北。王守齊剏之山陽志堂在淮安府通判廳之西。亦名

西廳輿地紀勝堂在昌化軍郡治吉州郡志堂在郡治小廳之北。宣和四年太守陳城置赤城志堂在天台縣宅堂西。淳熙三年。令薛洪建臨川志

堂在設廳後。嘉定十一年。郡守趙公師夏重建。淳祐十二年。郡守徐公林改曰思政。寳祐二年。郡守程公士龍復其舊臨海縣志堂在廳西 仲剛

詩云。一泓不盈寸。天地同其流。㣲風相傾歌。浩浩懷山丘。牛馬已不辨。况能鑑㣲不。我欲稱物施。舍是將安求元劉將孫養吾集平心堂記項君

時懋之堂以平心名。未嘗自以爲名也。而友朋稱之。鄉黨信之。以爲深類其爲人。因以名於堂。以諗於予曰何如。前脩之喻平也。嘗取於舟。舟之適

重。乃得其所以平。若移左置右。其偏一也。諸葛公開誠布公。獨三嘆曰。難平者事也。夫使我不得以安於平者。非我也。物也。我欲爲大同。彼固與我

爲立異。我欲無彼此。彼固與我爲町畦。平之不能以直遂爲吾心之累者。皆是也。雖然。此勢也。勢之所趍者不可挽。若吾心之所爲平者。皆不在是

也。予嘗慨然於世之論平者也。徃徃以平不平者爲平。雖古今豪傑。功名建立。快意於一時而成名於百世者。皆不免於此。雷霆風雨之驟至。必有

偏枯而披靡者。江河之浩渺。蛟龍之洶湧。所遇而有不獲其所者也。平之道不如此。平而至於心。則如水之不波。萬頃一碧。千里如席。㣲瀾無驚。神

怪俱息。又如春之方霽。朝光蕩漾。山明川潤。晴薰芳艷。著物欲醉。盖一念付物而不動於心。物之至吾前者。不將而不迎。過者如委順。感者如觸虛。

心平至此。不有足樂者乎。嗟乎世未有知平之樂而求樂於平者。平而非吾所謂平也。萬鍾千乘之祿。不如退食之從容。河傾海赴之福。不如無事

之安樂。平之樂。不獨其可味。而平之福。固未有能知之者也。心如是。則福如是矣。老聃氏以不爲先為寳。而熙然如春之樂。如在世外。吾夫子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