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5343.pdf/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歎。樞宻包公恢將漕日請于朝。乞增十名得解額。㫖增一名。不無望於方來者云。今廢。

祠廟圖經志九賢祠。 在朝廟東今廢。三陽志八賢祠。 舊在湖山之顛。沈侯

杞始創之。八賢乃天水趙先生德。草範林先生巽。賢良許公申。真講盧公侗。金紫劉公允。逺遊吳先生復古。新州守張公夔。尚書王公大寳。皆邦人

以德。行節義著名者。每歲之春。郡遣其屬祭之。八賢子孫。皆預陪拜。嘉定十五年。魯侯垂遷于州治東南之堤外。紹定二年。孫侯叔謹以其地逼近

稅務戎廨。非尊賢之所。遂卜韓廟之左而遷馬立亭於前。扁曰海山風濤。取韓公别趙子詩語也。邦人黄夢錫記之。文見古瀛丙集。三陽圖志。今泍

姚宏中為九賢。圖經志馬侯發祠。在校官東偏之室。今廢。三陽志賢守祠。在大成殿之左廡。蓋曹侯登。黄侯定。丁侯允元。陳侯宏規。林侯嶸。沈

侯杞。黄侯自求。魯侯噩。孫侯叔謹。陳侯圭。皆有功於學者。今廢。 心齋先生祠。 在大成殿之右廡。咸淳丙寅。殿講牟卿濚來守。修學養士。除賊戢

奸。邦人士德之。學校諸生相與立祠焉。今廢。 三侯祠。 在韓廟之側。乾道三年。魯侯江以郡治之左。有溪湍流。東西相距。綿亘五里。徃來病涉。假

舟而濟。一遇風濤。多遭覆溺。始於中流。甃石為洲。東西編為浮梁。行者便焉。始立祠於登瀛門之旁。浮熈十七年丁侯允元又自溪之西岸立石洲

五。易舟為梁。而屋其上。邦人得之。及侯新作韓廟。乃相與即廟而生立祠焉。嘉泰改元。判官曾悆始遷曾祠于今地。與丁侯并。其後孫侯叔謹為政

有德於此。邦人相率。立祠於二侯之側。今皆廢。 剛定林公祠。 在郡學仰韓堂之側。林公名霆紹興十四年典教于此。當兵火之餘。新學舍課雅

樂。校定御書。孝經頒示生徒。諸生立祠於大成殿之東廡。寳祐戊午。公之孫光世來為守。逐卜地改創。且損俸市田隷于學。及董山院所撥園租歲

入五百七十貫足。泠水坑田谷一百二十石。俾掌計者司其出人。以其餘充習樂生徒二季廪食。今廢。 水村先生祠。 在西湖。今廢。 游侯生祠。

在濟川橋。景定三年。橋廢子颶風。游侯夔重建。邦人即其地而祠為。圖經志趙豐公鼎祠堂。 在名賢坊第三街。三陽志二相祠堂。 在光孝

寺之左。唐大中間。李衛公德裕嘗為司馬。宋紹興間。趙豐公鼎來寓是邦。人慕其勲名德望。有祠舊矣。慶元初。沈侯杞更創。嘉泰初。豐公之孫趙侯

謐重關其堂。仍鬻田歲收所人以奉香火。每歲春秋。郡遣其屬致享焉。又有得全堂。在少微坊。蓋豐公來朝時故居也。淳祐丙午。陳公圭撥錢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