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5202.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十餘丈。其地險。嶮有泉隱没而不恒流。故有隱泉之名。亦謂之白虎山舊經云。昔有白虎見於此山。固以名之。南連隱泉。北連交城界。元一統志

白虎山即隱泉山。清源縣。太原志方山在縣西二十五里。 白石山。在本縣西五里。其中有

谷曰白石谷。壽陽縣太原志方山。一名神福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唐李長者隱居之

處元一統志唐李長者名通𤣥。滄海人唐宗室隱連不仕。著華嚴論囊。經行山下有虎馴伏當逺而待長者告曰。為我揮樓止之地。以囊掛其背。虎

望方山行三十里當王龕前蹲駐。長者遂居之。四旁無水。夕暴風㨿樹根下成潭。遂長者泉 渦山。在本縣南八十里。舊經謂之過山。其山峭

峻高越羣山。因以為名。又因洞水流於其下。故又名渦山。 罕山。在本縣西六十里西至陽曲。為阪泉山。尖山。在本縣西北十里。 雙鳳山在

本縣北三十里。狀若鳳形固以為名。元一統志白鹿山。在本縣西三十里接交城縣東北一十里 燕巖山。在本縣西三十里。寰宇記云山多蟄燕

故名盂縣太原志白馬山在本縣東北三十里。舊經云。白馬之山。牧馬之水出

馬元一統志。白馬之山。其陽多玉石。其陰多鐵赤銅。有白馬關。俗傳是後魏置 方山。在本縣西南方一里故名。一名神福山去縣西南四十五里

高五里盤踞一十五里。元一統志。有李長者菩薩成佛之地。號為神福山 慈氏山。本宋重門山。在本縣西六里。高二里半。盤踞一十里。元一統志

金皇統二年。有大德舜公而來撅錫。建清凉院。大定二年賜額貞祐三年𤼵。 仇猶山在本縣北七里。高四里。盤踞一十八里。春秋智伯伐仇猶。逐

於此而亡。郡人立廟。因以名之。 竦岫山。在本縣北七里。舊經云。山形孤峙。故名之。 大安山。在本縣北七里。 白鹿山。在本縣北三十里。舊經云

嘗有白鹿出山岡。故名之。 藏山。在本縣正北五十里。高五里。盤踞二十五里。史記云。春秋晉景公三年。程嬰公孫杵叚。謀藏趙氏孤兒於此。其藏

處嵓壘環堵。石溜灌鎔。有藏山神祠。時兩愆期。人民禱之。寰宇記原仇山。在本縣北三十里。出人參鐵𨥥。縣取北山為名。

臨縣。太原志紫金山。在縣北五十餘里。上有孚濟王廟。有水一池。遇旱祈禱有應。 馬頭山。在城南石州界。去本縣九十餘里。為城南諸山之望上

有馬頭神廟。漢高山。在城東南四十餘里。連攴山。在城東石州界。去本縣七十餘里。 元一統志黄云子山。在臨州。即今臨縣東北三里榆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