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945.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本有兩藥兩病。今此合中。但合兩藥。不合兩病。所以然者。本疑經教。有說不說。若昔非者。即不湏說。今若是者。何不早說。今用此意除疑。為邪常

故。不得早說。今常復破邪常病故。只得說於昔空無常。今直合兩藥。令於教門可解。故不復言病。文中。初合無常之藥。後合真常之藥。上譬中。先明

始同。後明末異。今亦備合。此先合始同。今言如来為大醫王。正合前時有明醫。曉八種術。出現於世者。今合從逺方来。次降伏一切下。合末異。初合

漸異。即合共入見王。說種種醫方。及餘技藝。治因療病等。次欲復外道下合頓異。即此教異。無我無常。合前和合諸藥。謂辛苦鹹五味。次比丘當知

下。合此教意。前結外道之非。後結今教為是。為調衆生。為知時故。湏說此無。三如是無我一句二解。一云此語向後。二云此猶屬前。有因縁故合前

真常之教。合後又三第一正說。二簡外道之非。三說如来之是。指歸曰離我𢢔者。經離我想是破見。離憍𢢔是破思。經是義云何者。佛既昔勸修

學。何故今斥為非。經善能諮問者。有疑能問。發解非遥。是故嘆也。下經云。若人生疑心者。能破煩惱。論語明君子九思。疑思問居其一為。王是也者。

王譬衆生内闇。則惑覆妙性。我威。則妄起我見。如王無聖策。徒縱暴成。如受化下。如昔身子目連。俱受外化。而亦各有弟子。譬外道者。即冨蘭那等。

六師也。亦欲下。為字平聲。欲得東生強請。作醫師也。春秋下左傳也。狓云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䟽引從省言不測者訛也。

内逮四德故無真解。外闕四辦故無巧說。俸禄者。俸與也。所以奉百官也。藥少。則純用邪常。病多。則三惑全在。佛假說我者。以我净等名。本出佛教

以先佛法滅。外道竊用其名。而生横計。謂即色是我。離色是我等下。明刼掠群牛。即其事也。云云者。下䟽云。婆羅門神白。刹利神黄。毗舍神赤。首陀

神黑。今云青者。恐字悮。風撃動故喻嗔。冷凝滯故喻癡。熱焦渴故喻愛。然此三毒。通界内外。界内可知。界外者。净名䟽云。取𣵀槃即貪。捨生死即嗔。

速實諦是癡。界内冝用無常藥治。敵湏斷乳。界外冝用真常。藥治故湏服乳。外人不達。純用郭常。故云一切諸患。悉今服乳。何但下。謂衆生豈唯不

知。四倒之藥邪。亦自不知。三毒之病重。明堅者。西土内衆。外道各有五明。内五者。一聲明。二竪方明。三咒術明。四工巧明。五因明。外五前四同。最後

是符印。明曉八術。故曰明鑒。西土有竪。未知其始。此方則始於黄帝也。帝王世紀曰。黄帝使岐怕。嘗味草木。典療疾。周官云疾竪掌萬民之疾病。

物經論曰。夫醫者。非仁愛不可託也。非聦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絜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醫。必選姓名之後。其德能仁恕慱愛。其智能宣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