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009.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案初九震爻。帝出乎震。震爲大塗。又爲門。出門之象也蘇軾傳初九同人于門止又誰咎也。初九。自内出同於上。上九自外入同於下。自内出。故言

門。自外入。故言郊。能出其門。而同於人。不自用者也楊龜山經說居同人之初。不係於私應出門同人者也。雖未能同人于野。方之同人于宗。則裕

矣。故无咎陳了齋說同人于野亨。出門而于野者。同人之初也張紫巖傳出而不忤於物。故得物之情。而可以用其同。自爲崖異怪徼之行。誰其從

之。不若靜退不出之愈也。初履剛。有離明德。位居同人先。而泛然能與人同。无私黨偏係心。是必將攬天下之情。而用其同於後。故无咎。蓋君子之

同。非物我盡忘。渾渾與世爲一。如莊老所爲也。彼將有以用其同於天下。使天下各蒙其惠利。不苟然耳。二以陰在上爲門郭雍解同人之始。未足

以及逺。故言于門。知出而同人毋我者也。則无咎矣。出于門。則一東一西。一南一北。或達于大道。究四方萬里之逺。或困于窮途。止于五十步百步

之間。是皆未可知也。吉凶悔吝。隨動以生。豈能究言之哉。此特能知出門之同。則无咎。於其初也誰咎者。人无咎我者也李光讀易詳說門者。人所

由以出入。非奥室也。同人于門。則行乎大公至正之道。无所阿。比賞罰予奪。進退黜陟。一付之公議。我无容私焉。何咎之有。諸葛亮之亡。能使廖立

垂泣。李平致死。以至公而无私也。故習鑿齒稱之曰。法行於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无私。誅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象曰。出門同

人。又誰咎也。九居同人之初。而无所偏應。能盡同人之至公者。惟初爻爲然。蓋无所係應。則无親踈之間。孰得而議之。故曰。又誰咎也。朱漢上傳初

九。重艮爲門。人道同乎人者也。同人於門内。不若同人於門外之爲廣也故曰同人于門。初九動失正。宜有咎四來同之。初四。各得其正。蓋善者。人

之所同然其誰咎我哉。故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李衡義海撮要門者。出入之正道。同則正。不由斯道。則爲咎陸 初剛。而能屈于下。毁方瓦合者

也。牧 初九正人在下。而不得同乎逺者于門而已。得所同則同之。又誰咎也王逢 所引王弼注。卜子夏傳見前楊萬里傳門室之始。初九。同人

之始。吾與人曷嘗不同。隔之者門也。吾一出門。則天地四方。孰不吾同者。何咎之有。此顔子克己之學林栗集解初九。離也。以陽居剛。而在卦之最

下。上无其應。而近於六二。故曰同人于門。无咎。初之於二。有出門相遇之象。同人之時。二五相應。初九六三。以近而同。冝若有咎矣。然初體乎離。二

體乎巽。无配合之義。初在二下。不隔五路。无乘陵之象。其出門而同人乎。出門而同。孰非同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誰咎之哉。故子曰出門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