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737.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傳夫。治亂國。猶治絲而棼之。天復三年。車駕至長安。大誅宦官。以崔胤判六軍十二衛事。車駕入長安。崔胤奏以宦官典兵豫政。傾危國衆。不翦其

懷。禍終不已。請愚罷内諸司使。其事務盡歸之省寺。諸道監軍俱召還關下。上從之。金忠遂以兵驅第五可範已下數百人。盡殺之。先號之聲。徹於

内外。其出使外方者。詔所在誅之。止留貴衣㓜弱者三十人以備洒掃。自是宣傳詔命。皆令宫人出入。其兩軍八鎮兵。悉屬六軍。以崔㣧兼判六軍

十二衛事。司馬公曰。宦者用權。爲國家患。其未乆矣。盖以出入官禁。人主自㓜及長。與之親狎。非如公卿進見有時。可嚴憚也。其間復有性識儇利。

語言辯給。善伺候顔色。承運志趣。受命則無違忤之患。使今則有。愜之故。自非上智之主。知物情。歷患深逺。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則近者日親。

逺者日踈。甘言非辭之請。有時而從。漫潤膚受之愬。有時而聽。於是照陟制賞之政。潜移於近習而不自知。如飲醇酒。耆其味而忠其醉也。東漢之

𡊮。宦官義名驕憤。然皆假人主之權。依憑城社。以濁亂天下。未有能㓜曹天子。如制嬰兒。廢置在其手。東西出其意。如唐世者也。所以然者非他。漢

不握兵。唐握兵故也。盖其禍始於明皇。盛於代。戒於德宗。極於昭宗。而唐也廟社。國以丘壚矣。爲國家者。可不愼其始哉。夫寺人之官。所以謹聞

聞之。通内外之言。安可無也。如巷伯之疾惡。寺人披之事君。鄭衆之辭賞。吕疆之直諫。曹日昇之救患。馬存亮之弭亂。楊復光之討賊。嚴遵美之

避權。張承業之竭忠。其中豈無賢才乎。額人主不當與之謀議。進退士大夫。使有威福足以動人耳。果或有。小則刑之。大則諫之。無所寬故。如此。

雖使之專横。孰敢哉。豈可不察藏吾。不擇是非。欲草薙而禽稱之。能無亂乎。是以𡊮紹行之於前。而董卓弱漢。崔㣧襲之於後。而朱氏纂唐。雖次一

時之忿。而國隨以亡。是猶惡衣之垢而焚之。患木之蠹而伐之。其爲害豈不益多哉。集覧。省寺。三公所居曰省。九卿所居曰寺。應劭曰。省。府署也。

寺。嗣也。理事者嗣續其中。六軍十二衛。注見玄宗開元十三年。儇利。儇。慧。利。銛也。儇。馨緣反。徐廣曰。儇謂察慧。輕薄小才。筍子鄉曲之儇子。液憑城

社。客齋隨筆曰。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謂其所栖定者。得所憑依。此古譜也。故議論者。車指人君左右近習爲城狐社鼠。于嘗讀劉向說苑所載孟嘗

君之客。田狐。人之所攻。鼠。人之所熏。臣未見城狐見攻。社鼠見熏。何則。所托者然也。巷伯之疾惡。巷伯詩曰。取彼譛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

北。有北不受。投畀有炅。寺人孟子作是詩也。文公傳曰。巷。是宫中道名。秦漢所謂永巷也。伯。長也。主宫内道官之長。即寺人也。盖以譛彼宫而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