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338.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昭州。止領蒼梧一縣。至元十四年 月内。歸附元朝。遂立招討司。招安廣東道末附州郡。十五年改軍民安撫司。領封州。德慶。肇慶。三州。隷廣西道。

十七年陸爲梧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九年。仍撥封州。德慶。肇慶。三州。復𨽻廣東道。梧州路仍領蒼梧一縣。洪武元年五月内。入于

國朝輿地紀勝梧州下蒼梧郡軍事。九域志舜帝南巡。至於蒼梧之野。史記舜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之九疑禹貢。荆州之域。元和志。富州爲

荆州之域。富州。韶州。及梧州。同屬蒼梧郡。當爲荆州之域。越地。婺女牽牛之分。西漢志。蒼梧郡越地。牽牛婺女之分野。昭州志。以爲楚越之交。與元

和志不同。姑兩存。秦。取百越屬桂林郡。秦末。趙佗自立爲南越王。其地復屬焉。元和志漢武帝平吕嘉。又以其地爲蒼梧郡之廣信縣。元和志。在元

鼎六年。初南越以同姓趙光。爲蒼梧秦王。漢武平南越。光降封隨桃侯。此據輿地廣記。而西漢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云。隨桃侯趙光。以南越蒼梧

王。聞漢兵至降侯三千户校之。輿地廣記却無秦王字。小有不同。漢於蒼梧郡。兼置交州。通典。梧州註云。領郡七。理於此。武帝初置十三州刺史。武

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州刺史。於禹貢九州之外。加以幽并及文州朔方。爲十三州也。交州刺史部七郡。曰南海。曰鬱林。曰蒼梧。曰九眞。曰交趾。曰令

浦。曰日南。凡七郡統以刺史。東漢志。廣信縣註。引漢官云。刺史治所。去𨿅九千里。而交州刺史。治蒼梧郡之廣信縣。見上漢志註。東漢立交州牧。治

蒼梧。後徙治番禺。輿地廣記云。建安八年。立交州牧治此。十五年徙治番禺。象之謹按東漢初置州牧。在靈帝中平五年戊辰。而輿地廣記云。建安

八年癸未。立交州牧。相去十有六年不同當放。象之謹按通鑑建安五年云。初士燮爲交趾太守。交州刺史朱符。爲夷賊所殺。朝廷遣張津爲交州

刺史。津又爲其將所殺。劉表遣頼恭代津爲刺史。又以吳巨爲蒼梧太守。巨與恭相失。巨舉兵逐恭。恭走還零陵。孫權以步騭爲交州刺史。士燮率

兄弟奉承節度。吳巨外附内違。隲誘而斬之。由是嶺南始服役於權。由是觀之。獻帝時尚名交州刺史。初未嘗置州牧也。第恐以刺史領州牧之事

耳。又元和郡縣志云。獻帝末。孫權以步隲爲交州刺史。遷州於番禺。孫皓時以交州土壞大逺。乃分置廣州理番禺。而交州徙龍編云。晉。宋。齊。梁。陳。

爲郡不改。此據元和郡縣志。而晉宋齊志。蒼梧郡。並治廣信縣。梁。折廣信縣置。梁信縣。及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陳。廢梁信郡。改梁信縣爲封川縣。

改成州爲封州。已上並授隋志。而唐志於封州云。本廣信郡。而臨封縣亦屬焉。則所謂廣信。梁信。及成州之名。皆當隷之封州。而蒼梧靜州乃屬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