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338.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縣入陸川。廢禺州。以縣入北流。故今領縣三。普寧縣

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漢。本合浦縣地。晉。析置容昌縣。隋開皇十七年改爲奉化縣十九年又改爲普寧縣。屬藤州。唐武德四年改屬銅州。貞觀中。改

銅州爲容州。縣仍屬焉。宋元並因之。本朝。入容縣。容州志按普寧縣漢合浦地。梁。置陰石縣。隋平陳郡廢。改爲奉

化。開皇十九年。改普寧縣屬藤州。宋。開寳七年廢繡州併欣道渭龍二縣入焉縣治在州西北三百十步大元至正辛邜二月初七日。詔書革去諸

州倚郭縣治。并歸本州。沙汰冗官。减除吏額。增添天下官吏禄秩十分加五。以養忠廉至乙未復奉開設縣治丙申六月初六日。於城内舊基復立

治事。即今已行裁革九域志上普寧五鄉。有容山繡江。寰宇記舊五鄉今三鄉隋置輿地廣記上普寧縣。本漢合浦縣地。後置陰石縣。梁立陰石郡。

隋廢即改縣爲奉化屬藤州開皇十九年。又改今名。唐分屬客州。元和中。州自北流徙治於北。故繡州本二漢阿林縣地。唐武德四年立陵州。六年

更名繡州。天寳元年曰常林郡。宋開寳五年州廢。及省常林。阿林。羅繡。三縣入普寧。故欣道縣。本隋寧人。唐正觀二十三年更名來屬。故渭龍縣。唐

武德四年析普寧置。開寳五年並廢入普寧。輿地紀勝倚郭。元和郡縣志云。本漢合浦縣地。晉分置岩昌縣。隋開皇十七年改爲奉化縣。十九年又

改爲普寧縣。屬藤州。永平郡。隋志藤州永平郡。普寧縣下注云。舊曰陰石。梁置陰石郡平陳郡廢。改縣爲奉化。開皇十九年又改名普寧縣。二書所紀

不同。象之謹按隋志。承梁舊縣名。必不差互。當從隋志。容州志云。唐武德四年。自藤州割屬銅州。正觀中。改銅州爲容州。又屬容州。元和郡縣志

云開元中移郭下北流縣於西南六十里。又自州移普寧縣於郭下。唐志云。元和中徙治普寧。年月少有不同。宋會要云。開寳五年。廢省欣道渭龍

二縣。及繡州省常林阿林羅綉。三縣入焉。懷集縣

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書漢。本四會縣地。晉置懷逺縣屬新會郡隋。初省。後復置屬廣州。唐。武德立威州。州罷置興平。霍青威成。三縣。屬南綏州。貞觀

十三年州罷。析興平等三縣地置懷集縣。屬廣州。開元間。省游水入馬。宋仍其舊。元屬賀州

本朝屬梧州府。昭潭志古南越之地。漢五羊郡之屬邑。名懷集隋。唐。宋。仍舊至前元隷賀州所屬。今如故。元一統志宋。至元十三年。收附之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