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80.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爲人患。 白馬潭。在長興縣西四十三里。梁陳故事云。有白馬見於此潭故名 龍潭。在縣東南三十一里。卞山。 碧潭在縣和平鎮東。吳興記云

其水碧色。伊洛相類。今呼爲天潭。 金潭在縣西一十里。山墟名云金潭金山。金塘。金渠皆漢樓舡將軍曼倩之居故名。 永安潭在武康縣證道

寺之南。云縣治二百步。 碧玉潭在縣西十里。響應山之下。本名響潭。統記云。響潭在縣西八里。山墟名云。清盧洞澈。每有聲響必隋應故以爲名

清泉恠石。茂林脩竹。鳥邑中佳景。先和七年。自五月不兩至于七月時刺史裴君今祭名山溪洞。縣令劉汭以此潭靈異。遂率竂屬析擣。應時甘雨

霶𩃱。稼穯皆稔。耆老謁智。請附圖籍。八年符下從之。又名玉石響。餘英志云。響應山下有龍湫。水色正碧。舊傳山有二玉。應人如谷之答響。名王石

響。正元十六年刺史于頔。以陂湖廞淤行縣。至是因改今名。唐人有詩判巖上云。水面平鋪映碧空。夜深明月照龍宫。猿啼未響潭先響。一樹花開

雨樹紅。 石馬潭在縣西十八里中有石馬。一名湛潭。 仙潭在德清縣東南新市鎮。隋道士陸脩静。嘗自此潭没數月乃出。故以爲名。宋葛書。思

嘗監鎮有仙潭。雜詠刻石。在墨妙亭。吳興續志湖州府天目之支。與水偕馳。或淪爲谿。或鍾爲陂。雙流貫域。匯于江子。霅霅其聲。震澤是底。叙溪澤

湖之巨浸曰太湖。在郡治北十八里。烏程長興境之所距。兼接蘇宣常州之界。杭州廣德之水亦入焉。沿湖之堤多港漊。皆爲斗門。視時之旱澇。而

閉泄焉。近世以來。漸就堙廢。洪武十年春。通判蔣忠。重烏䟽道。民甚便之 漊之隷烏程縣者。三十有八。 小梅以東至寺橋港共九。 小梅港。

西金港。 顧家港。 官瀆港。 張婆港。 宣家港。 楊瀆港。 泥橋港。寺橋港。 大錢以東至胡漊。共二十九。 大錢港。 計家港。 湯漊。 諸

漊。 沈漊。 和尚凄。 羅漊。 大漊。 新涇漊。 潘漊。 幻湖漊。 西金漊。 東金漊。 許漊。 楊漊。 謝漊。 義高漊。 陳漊。 簿漊。 五浦漊。

蔣漊。 錢漊。 新浦漊。 石橋漊。 湯漊。 盛漊。 宋漊。 喬漊。 胡漊。 漊之隷長興縣者。二十有五 上周港。 金村港。 烏橋港。 夾浦

港 謝莊港。 駱家港。 鷄籠港。 大陳瀆。 杭瀆。 前後港。 盧瀆。彭城港。 新塘港。 百步港。 殷南港。 陰寒港。 釜浦港。 高家港。

石瀆。 新開港。 宣家港。 白節港。 竇浦港。 小陳瀆。 蔡浦港。 湖之大川有四水。其一曰苕溪。水有二源。一出天目山之陰。一出浮玉山之

西合於楊灣經安告。東至梅溪。過長興吳山。經烏程。凡常湖入清源門經漕瀆至江子匯。其二曰餘不溪。水出天目山之陽。出餘杭至德清。會前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