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280.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門外。通謂之霅溪。不待與餘不溪合。然後名之也。霅者以衆流合集爲義而舊經按字書爲四水激射。之聲。以其源則前溪與餘不溪合其水尚小

以其流則未與苕溪合者。已名爲霅矣。安得有四水激射聲乎按唐李直方曰。蘋州記曰。五溪叢流而導其氣。說者謂四水并霅水而五也。鄭戩浮

玉亭記亦曰。霅水合四水。則四水爲霅有自來矣古今名稱。多有差互統記云。興國寺在霅溪館西。霅溪館。今雙溪亭是也而烏程縣南浮玉亭舊

名霅水堂。縣西有霅水鄉二處。所臨乃是苕水今餘杭乃有苕溪館定安門内有四水亭。皆相承之誤。吳興續志在烏程縣爲東南藪澤其諸港漊

所以泄上流。而注之湖也在縣二十二都。至四十一都之境唯大錢小梅二湖口爲最大而且險要。自昔置巡檢於大錢者實以二處爲險要之地

故特置官以控治之其他浦漊三十有六當春夏霖雨西南山水驟發潢潦拍岸非頼此泄之則平疇皆浸爲巨壑矣舊常置閘以防北風湖泛之

患。後皆堙廢洪武十年主簿王福徃濬治之既而典史姚華輕繼徃由是皆䟽通云元一統志在烏程縣北十八里與長興州東三十二里笠澤相

連禹貢曰震澤周職方曰具區舊志縱廣二百八十三里周回三萬七千頃連接四郡界入海名震澤者取水常震動之象又云震東方澤地在東

也。具區者。大爲之防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按三吳志曰。太湖旁有游湖莫湖胥湖。貢湖就太湖爲五。又云胥湖。蠡湖。洮湖隔湖。就太湖爲五。又云

天下如此湖者五虞仲翔川瀆記云太湖東通長洲松江水。南通烏程霅溪水。西通義興荆溪水。北通晉陵隔湖水。東連嘉興非一溪。水凡五通。故

名五湖本路圖册引吳郡舊經云有小湖悉屬太湖貢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也

藪太平寰宇記具區藪在烏程縣。太湖也。澤縱廣二百八十三里。周迴三萬七千頃。連接四郡界入海蓋水之所都也。深曰湖淺曰澤。帶草莽曰藪

中有最高山曰洞庭。曰包山曰姑蘇。洞庭下有地道巴陵。昔龍威丈人之所居。姑蘇上有臺吳王闔廬之所居。次有三山曰石公山。大靁山卜小靁山。

古所謂登姑蘇望具區。言登高矚逺。封疆庻物無不具也。一名震澤亦名笠澤。亦名靁澤。孔安國云。震澤吳南太湖名太湖者。以其廣大名之。又名

五湖。湖吳興續志小梅湖口在烏程縣北十八里以東爲港凡八。 西金港。

顧家港。 官瀆港。 張婆港。 宣家港。 楊瀆港。 泥橋港。 寺橋。 大錢湖口在縣北十八里以東爲港漊二十有八。 湖漊。 計家港。 湯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