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0624.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六百二十四 一東

詩文議興農晉書束晳傳。石鑒卒。王戎乃辟晳兄璆。張華召晳為椽。又為司空。下邳王晃所辟華為司空。復以為賊曹屬。時欲廣農。

晳上議曰。伏見詔書以倉廪不實關右饑窮。欲大興田農以蕃嘉榖。此誠有虞戒大禹盡力之謂然農穰可致所由者三。一曰天時不𠏘。二曰地利

無失。三曰人力咸用。若必春無霡霂之潤。秋繁滂沱之患。水旱失中。雩禳有請。雖使羲和平秩。后稷親農理疆甽於原隰。勤藨蓘於中田。猶不足以

致倉庾盈億之積也。然地利可以計生。人力可以課致。詔書之㫖。亦將欲盡此理乎。今天下千城。人多𣸯食。廢業占空。無田課之實。較計九州。數過

萬計可申嚴此防令。監司精察一人。失課負及郡縣。此人力之可致也。又司州十郡。土狹人繁。三魏尤甚。而猪羊馬牧。布其境内。宜悉破廢以供無

堂。業少之人。雖頗割徙。在者尤多。田諸菀牧。不樂曠野。貪在人間。故謂北土不冝畜牧。此誠不然。業古今之語。以為馬之所生。實在冀北。大賈䍧羊。

取之清渤。放承之歌。起於鉅鹿。是其效也。可悉徙諸牧以充其地。使馬牛猪羊。齕草於空虚之田。𣸯食之人。受業於賦給之賜。此地利之可致者也。

昔騅駓在垌。史克所以頌。魯僖却馬務田。老氏所以稱。有道豈利之所以會哉。又如汲郡之吳澤。良田數千頃。泞水停洿。人不墾植。聞其國人。皆謂

通泄之功不足為難。舃鹵成原。其利甚重。而豪強大族。惜其魚捕之饒。構說官長。終於不破。此亦谷口之謡。載在史篇。謂冝復下郡縣。以詳當今之

計。荆楊兖豫汗泥之土。渠䲧之冝。必多此類。最是不待天時。而豐年可獲者也。以其雲雨生於畚𦥛。多稌生於决泄。不必望朝隮而黄潦臻。榮山川

而霖雨息。是故兩周爭東西之流。史起惜漳渠之浸。明地理之重也。宜詔四州刺史。使謹按以聞。又昔魏氏徙三郡人。在陽平頓丘界。今者繁盛合

五六千家。二郡田地逼狄。謂可徙遷西州以充邉土。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内寛。增廣窮人之業。以闢西郊之田。此又農事

之大益也。文苑英華觀農賦 歲起於丁。東壯就功。則知富民必資於廪實。疆國亦在於年豐。是時也。杏花疏樹。蒲葉抽叢。曉出鳳城。疲道路之攸

往。廽瞻鶉野。知耕鑿之斯崇。美夫原隰底續。溝塍刻鏤。耒耜交横。煙雲輻凑。人沮溺而為伴。水鄭白以分溜。一桴二米。禾同此里之禾。苗盛草稀。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