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0556.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能擇善也。半塗而廢。中道而止。力不足也。吾弗能已矣。此當强而不强者。若聖人。則至誠無息。自不能止矣。君子依乎

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

。朱子章句不爲索隠恠行恠。則依乎中庸而已。不能半塗而廢。是以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也。此中庸之成德。知之盡。仁之至。不賴勇而裕如

者。正吾夫子之事。而猶不自居也。故曰唯聖者能之而已。朱晦𤲅集唯聖者能之。 張云。于甞求聖人而不可得。今乃知止在喜怒哀樂未發處爾。

愚謂有道者見理平常。其言雍容閑暇。而理致自逺。似不如此之駭而张皇也。祝洙附録語録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兩句。結上文兩

節意依乎中庸便是吾弗爲之意。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便是吾弗能已之意董銖張南軒集既曰。中庸不可能也。又曰。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

而不悔。唯聖者能之。必聖者而後能無乃絶學者之望耶。抑其義異。自不相通耶 言中庸不可能。乃所以勉學者。唯聖者能之。盡其道爲難。眞西

山讀書記愚按素隠二字。三國志方技。傳。亦作索隱。或謂以中庸名書而言中者僅止於偏首之十一章。然則費隠以下。皆非中乎曰不然夫所

謂中者。豈有他哉。天道之自然。人道之當然。不可過。不可不及者。即中也自此以下。或言天道之自然。如鳶魚飛躍之類是也。或言人道之當然。如

道不逺人之類是也。何往而非中哉朱子謂中庸一書。不越乎誠之一字愚亦謂此書所言。無一非中。中與誠。豈二物哉。學者即全書而細味之。自

可識矣。不必以正言中處方爲中也。陳櫟發明正吾夫子之事。而猶不自居也。故曰惟聖者能之而已。陳氏曰。夫子自謙如此。即純亦不已之意。九

足以見聖。人之所以聖處。陳櫟詳解君子依乎中庸。此君子字說得重。君子不爲素隠行怪。則惟依乎中庸而已。依。讀如依於仁之依。謂據依而不

違也。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不能半塗而廢。所以隠遯避世。不見知於人而無所悔。惟聖者能之。此中庸之成德。知之盡。仁之至。不待勇而自然無息

者。正吾夫子之事。而不以自居。故曰惟聖人能之。若雲我無能焉。夫子之自謙每如此。胡炳文通蔡氏曰。此再辨。知仁勇而總結之。索隠之知。非君

子之知。行恠之行。非君子之仁。半塗而廢。非君子之勇。君子之。知仁勇。則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者是也。 林氏曰。觀夫子以隠居放言爲

我則異於是。則知吾弗爲之說。以今汝畫貴冉求。則知吾弗能已之說。通曰。第五章爲。知仁勇開端。則言知者賢者之過。愚者不肖者之不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