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6年澄迈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A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各界人士提出意见。


一、五载征程,克难奋进


五年来(2012-2016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省第六次党代会和省委六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积极融入“海澄文”一体化发展格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三县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县十四届人代会历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完成编制和启动实施“十三五”规划,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先后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等60多项国家级以上殊荣,澄迈的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坚定不移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调控政策措施,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上靶向发力,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有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克服自然灾害影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6年全省第一。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第一名。2013年GDP跨过200亿元台阶,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跨过300亿元台阶,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投资体,成为全省重要经济板块之一。2015年,全县实现GDP 268.63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人均GDP 55744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31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24.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1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3.7%;来自澄迈的全口径财政收入55.37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年均增长7.9%;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31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0%;在财政部2013年、2014年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均排在全国前50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5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9%,收入水平连续8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0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0%。2015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8561元,全省排名第一。

    2016年,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全县全年实现GDP 293.31亿元,同比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亿元,同比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同比增长10.0%;全口径财政收入56.04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9.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9元,同比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9元,同比增长10.2%。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互联网产业、新型工业、旅游业等十一个主要产业。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29.7:47.5:22.8调整为24.0:40.8:35.2,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一产业11.2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12.4个百分点,有效拉长“三产短腿”,成为全省产业结构较好的市县之一。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农业“四化四县”建设,着力做大做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王牌”。以品牌创建推动产业发展,率先全省实施“商标富农”示范县工程,有效注册农业商标945件,是全省打造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最多、效益最好的市县。2015年,农业增加值66.83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6.3%。强化科技支撑和引领,率先全省构建地方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咖啡、福橙等农产品生产技术地方标准32项,约占全省同类生产技术地方标准总数的一半。创建冬季瓜菜、桥头地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1个,建成19个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18万亩。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启动福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2015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6.3亿元,同比增长3.5倍,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出口,每年瓜果菜、畜牧、水产品三大类农产品出口总量超过20万吨,年产值约25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一。

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力打造海南工业重地老城开发区,大力发展“一高两低一无”工业,中航特玻、欣龙无纺等40多个新型工业项目相继兴建和投产。老城开发区入围首批国家级低碳工业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被科技部认定为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排名全省第二。2015年中航特玻获批建设特种玻璃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现代服务业加速提档升级。一是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成为全省旅游八强市县之一。打造了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海南永庆文化旅游景区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建成瑞溪美食风情镇等五个风情小镇、三条美丽乡村带48个美丽乡村、金山文化公园、富力红树湾湿地公园、罗驿古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全域旅游格局初步显现。二是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落户澄迈并迅速壮大,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20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是2011年的1.56倍、1.96倍。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县农信社改制成澄迈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了澄迈长江村镇银行。建成163家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全县金融服务设施全覆盖。三是健康养生产业稳步发展。编制完成《澄迈县康复、康体、养生产业规划》,东软熙康·云舍健康管理中心、一龄博士、富力红树湾银康医院等健康机构建成使用。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即将建成开学,将为海南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倾力打造海南互联网龙头园区——海南生态软件园,建园以来各项主要指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入园企业达1160家。园区工作人员8500人。2015年,海南生态软件园实现产值195亿元,占全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值的2/3以上,占全省信息产业产值的1/3以上,成为全省单位亩产值最高的园区。生态软件园的超常规发展,彰显了敢为人先的“澄迈精神”,代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海南速度”,被李克强总理誉为“海南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实践”,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坚定不移抓改革、破瓶颈,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五年来,共完成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华侨农场体制改革、教育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等129项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多规合一”改革扎实推进。完成了《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纲要编制,解决了多年来各部门共71项规划各自为战的问题,消除总规、土规、林规矛盾斑点17.5万个,消解矛盾面积191.04平方公里,划定了生态、生产两类空间及十三类控制边界线,建立起全县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奠定了澄迈“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贯彻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重大部署,多措并举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暂停”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今年以来商品住宅库存消化期下降18个月。着力降成本,今年5月份全面推行“营改增”改革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四大行业企业税费下降20%。通过开展“助保贷”、清理退还企业缴纳工程款支付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降低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率等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大力补短板,以“双创”为抓手,完成县城所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实施城区道路修复和绿化美化。建成省内一流水平幼儿园2所,动工建设海南西部首个民营三甲医院——颐仁医院。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取消、调整和下放了171项行政审批事项,90%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建成11个镇便民服务中心,186个村(居)委会便民服务站,实现县、镇、村“一张审批网”全覆盖。海南生态软件园被列为全省三个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试点之一,率先全省设立园区企业服务超市,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办理审批业务。推行“两书一制度”模式,入驻型企业实现“零审批”,最快2个小时办理完成企业设立手续并领取公章,审批提速80%以上,试点工作得到中央深改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为全省行政审批改革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森林公安局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华侨农场体制改革、镇级、部门统计和投资统计改革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此外,农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

  (四)坚定不移扩投资、强园区,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把园区作为项目的主要承载平台,以项目促进产业积聚发展,项目和园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等活动。荣获省2012年度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2015年省重点项目绩效考核一等奖、省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综合奖二等奖、2012-2015年招商签约项目考核优秀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考核优秀奖等多项荣誉。五年共建设省县重点项目629个,累计完成投资1239.25亿元。马村港区扩建二期、盈滨半岛海湾大桥等86个重大项目建成投运,海南生态智慧新城、跨海联网二回工程、马村港区三期散货码头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并加快建设。积极探索推广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2015年民间投资占比达92%以上,成为全省社会资本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个产业、“海澄文”一体化、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等,谋划储备“十三五”项目324个,计划总投资2705亿元,为今后五年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园区经济迅速崛起。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四大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超110亿元。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医疗、金融、电信、餐饮、娱乐、排污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基本覆盖,特别是老城开发区已达到“九通一平”的开发条件,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升。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年来四大园区累计引进企业2060家,项目2309个,引进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信集团、中冶集团、中国电子等30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京东、统一、康师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澄迈是全省招商引资数量和项目建设完成投资最好的市县之一。三是园区综合实力大幅增强。2015年,老城开发区实现企业总产值1234.43亿元,跨入千亿级开发区行列。五年来全县园区投资建设项目423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54亿元,分别占全县总数的67.2%和71.7%。2015年,全县园区GDP 164.12亿元,是2011年1.17倍,年均增长21.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1.1%,支撑起澄迈经济的大半壁江山。

(五)坚定不移打基础、谋长远,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补短板”的重要任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得到拉长补齐。

大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入超171.14亿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路网方面:建成老城开发区“五纵八横”82公里骨干路网建设。改造县道砂土路94.56公里,建成农村公路798.3公里(不含农垦),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1988.7公里(不含农垦),实现了所有自然村通一条以上水泥硬化路的目标。改造农村危桥36座。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1条,实现了城乡公共交通线路全覆盖。水网方面:完成全县48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168宗饮水工程,解决21.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南渡江金江二期防洪堤、才芳港防潮堤、大塘河护岸、龙州河护岸等水利工程,有效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电网方面: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线路1208千米,综合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光网方面:率先全国实现所有自然村通光纤宽带,率先全省建成“全光网县”。实现全县26个公益性和重点经营性公共场所WIFI信号全覆盖。气网方面:建成天然气管道长度75.5千米,完成34个小区燃气管道建设,实现老城气网全覆盖和金江主干道气网全覆盖。

大力开展“创卫创文”活动。2016年全面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一是以“创卫”为抓手,补齐基础设施配套短板。新建和改造公共厕所31所,创建省级卫生村53个。全面修复城区破损市政路面及人行道11560平方米,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已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二是以“创文”为抓手,补齐群众文明意识短板。持续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推进“双创”大会战,大力整治不文明行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大力推进“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累计投入3.51亿元,建成三条“美丽乡村带”48个美丽乡村,美榔村被评为海南十大最美乡村,大美村等15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71个村庄被列入海南“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特别是大美村、敦茶村被列为3A级美丽乡村。大丰、老城等7个镇被列入全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编制完成7个特色产业小镇产业规划,从中谋划生成项目28个,计划投资164.67亿元,助力加快城镇化步伐。

(六)坚定不移抓治理、优环境,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新路径。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落实建设美丽中国重大部署。完成编制和实施生态县规划(2013-2020),全面完成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期目标。“绿化宝岛”造林绿化9.4万亩,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成立了全国第二个县级碳汇专项基金。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分别被确定为第一批、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被评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27.41万平方米,整改完成70宗海岸带违法违规问题,立案查处海岸带违规排放企业13家,拆除海岸带违法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开展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大气、水体、近海海域等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015年,万元GDP能耗为0.5108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12.5%,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中电国际、神州车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建10076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成金江和老城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0.5%。建成6座垃圾中转站,12座垃圾收集站投入使用,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三级管理体系。我县生态现代化建设做法和经验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8家中央媒体集中立体宣传报道,海南绿色崛起的澄迈实践引起全国广泛关注。

(七)坚定不移惠民生、促和谐,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目标,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五年民生支出166.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持续实施“8+2”民生工程,五年办成省县为民办实事项目82件,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一是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等四大保障体系,实现全县人口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99.5%,城镇居民医疗参保率96.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人均1838元,比2011年增加781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45元。五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13亿元,发放80岁以上老人长寿补贴1.04亿元。二是2013年率先全省对建省后被征地农民实现养老保障全覆盖,惠及5.18万人。三是把保障性住房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5603套,改造农村危房17028户,改善和解决了12.25万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差和住房困难问题。四是实施精准脱贫。五年投入扶贫资金2.2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04个,减少贫困人口20018人。五是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五年新增就业人员4.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一是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年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2.71亿元,加强教育软硬件建设。基础教育在全省实现“八个率先”。“全面改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建省一级甲等学校1所,省级规范化学校10所,县级规范化学校75所。新建思源高中、思源实验中学、爱心学校、特殊学校等4所学校,大拉教育园区初现规模。改扩建县职业技术学校,学位增加到5000个。建成25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增学前幼儿学位9000个,率先全省实现每个镇有两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建成红黄蓝国际幼儿园、青苗国际双语幼儿园等省内一流水平幼儿园,动工建设青苗国际双语学校。二是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五年累计投入医疗卫生资金9.3亿元。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152间,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100%,率先全省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目标,打造了“三公里就医半径”。率先全省启动“健康海南、澄迈先行”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经验在全国27个省市推广。亚洲最大的民营医疗集团——印度阿波罗医疗集团落户我县。自2009年起持续8年实施“微笑工程”,累计为全省贫困唇腭裂患者义诊1000余人次,免费实施唇腭裂整形手术229例。三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农村文化活动室197间,率先全省实现行政村文化室全覆盖。建成县体育馆等文体基础设施。2013年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国家第一批示范区中唯一的县级单位。将26个火山岩古村落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花瑰艺术”、“冼夫人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会治理取得新进步。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县级网格化指挥平台和老城镇网格化指挥中心,全县城镇社区、农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分别达90%、70%。加强信访工作,五年累计接待群众来访1642批6277人次,答复网上信访问题6525件,答复率99%,化解历史积案问题157件。着力建设基层平安体系,“三个中心、两个工作站”覆盖率达100%。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启动三年禁毒综合治理攻坚战,老城镇文大村、东水港村等禁毒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安全生产考核第一名。在全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考核中排名第一,质量工作考核全省名列前茅。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五年来实现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零发生。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生育责任管理目标任务,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争创军民融合发展实践范例,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此外,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科协、残联、民族宗教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审计、统计、邮政、地震、气象、供销、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八)坚定不移强政风、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始终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作为努力方向,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358件、县政协提案523件。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改进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成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六五”普法。设立县政府法律顾问室,建立起县镇两级法律顾问、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机制,连续五年在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考核中名列前茅。

政府机关作风持续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整治“四风”和庸懒散奢贪、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村镇、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帮助解决群众、企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连续三年“零增长”。审计全覆盖有力推进,开展涉农资金、“双创”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审计项目306个,共查处违规资金5349万元。监察工作扎实有效,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3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75人,着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在历届县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继承中创新、发展中突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县政府班子持续努力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澄迈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向驻澄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澄迈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澄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的工作,关键在于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理清思路、引领发展。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找准发展的突破点、破解难题的关键点,不断探索符合澄迈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坚持产业支撑、转型发展。把转型作为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立足县情,前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以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四是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五是必须坚持改进作风、保障发展。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对发展中的矛盾、困难和挑战,敢于碰硬、敢担责任、敢抓落实,保持干事定力,汇聚发展动力,提高执行力,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南北发展不太平衡,城乡差距比较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对加快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生产要素成本高、人才不足、土地供需矛盾等瓶颈制约日益凸显,核心竞争力不强;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偏低,教育资源配置还需进一步优化调整;禁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毒品蔓延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整治;有的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不作为、不担责、“庸懒散奢贪”等等问题仍存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敢于直面,不回避,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今后五年(2017-2021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当前,我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幸福美丽澄迈的目标,以党代会提出的“八个坚持”为工作方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坚定必胜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澄迈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省委六届历次全会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大力实施“三县两地”和“双驱”发展战略,弘扬“双创”精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兴产业、调结构、添动力、补短板、促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全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推进县域南北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到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40:40,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五网”基础设施短板得到补齐,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到2021年,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民生保障稳步提高。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入全省上游水平。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完成生态环境六大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节能减排降碳严格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目标内。大气、水体和近海海域等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生态现代化建设远期各项规划指标全面实现。

——治理能力大幅提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目标任务,着力建设“平安澄迈”。到2021年,建成“七大平安体系”,全县公众安全感指数和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都达到98%以上。

——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持之以恒推进“双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到2017年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到2020年前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致力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改革创新,致力提升发展核心竞争力。

大力实施“双驱”发展战略。一是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大力引进“高精尖缺”和“候鸟型”人才,完善海外高层次引才,柔性引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政策和环境,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加大县内各类人才培养力度,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和上升的空间,打造创业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到2021年,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8万人以上,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以上。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充分发挥“双驱”基金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县内骨干企业设立和引进研发机构,大力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建立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机制,把海南生态软件园等重点园区作为实施“双驱”战略的主战场,引导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打造众创空间、众创社区等创业创新平台。扶持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带动澄迈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选之地。力争到2021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完成“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规划成果转化运用,加快建立与“多规合一”相适应的规划管控、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二是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编制监管清单,全面推行“两书一制度”,实现网上申报和审批县、镇、村三级全覆盖。三是完成金安农场设镇,红光农场、西达农场设居工作,将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属地政府统一管理。四是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旅业、运输服务、文化服务、服务外包等四个重点领域先行试点。五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六是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促进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七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做好“营改增”改革,全面实行“一窗一人一机”办税模式,降低企业办税成本。八是统筹推进户籍制度、供销社、审计、公务用车、殡葬、医疗卫生体制、事业单位分类等各领域改革事项,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一是弘扬“双创”精神,有力有效推进“十三五”324个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放在补齐短板上,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的投资,确保生产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50%以上。三是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四是发扬投资项目大会战、大行动的精神,加大项目跟踪服务、督查督办力度,营造抓项目扩投资的良好氛围。五是做好项目招商,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审批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好态势,使项目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多渠道扩大消费。实施“八大消费工程”,着力吸引省内外游客消费,挖掘县内居民消费潜力。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好生产要素协调调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十一个产业,引导传统企业技改升级,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做大特色农产品增量,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房地产去库存,通过棚改安置、转换功能、精准促销等方式,消化库存、优化结构。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民生短板,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二)聚焦结构调整,致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长寿、富硒、绿色”优势,不断扩大特色品牌农业种养规模。到2021年,力争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45种以上。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到2021年农产品可追溯率达90%以上。加快永瑞国家现代热带农业公园等项目建设。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1年,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200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25家。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集约发展低碳工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集约化程度高的工业项目。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依托老城开发区,重点发展“五大低碳制造业”。到2021年,基本建成海南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把互联网产业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抓手,按照“产城融合”模式,集中力量打造海南生态软件园和海南生态智慧新城。发展壮大福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以“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到2021年,力争产值突破580亿元,税收达到23亿元以上,成为全省互联网产业创新孵化示范区和高端人才汇聚区。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速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推进“1+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2017年成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加快推进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创新旅游业态与旅游产品,做好“旅游+”文章,精心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森林探险、红色观光等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构建以休闲低碳旅游和养生度假为主体,以美丽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实施海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资源加工业,突出油气资源开发和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延伸,打造南海资源开发与服务保障基地。引导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可再生能源、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

推进医疗健康产业。紧抓健康中国战略机遇,依托“世界长寿之乡”品牌效应和生态、富硒的优势,大力引进医疗健康机构,发展富硒农产品,开发保健食品、药品和养老服务产品,做大“长寿产业”。规划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医疗健康旅游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康复康体养生胜地。

发展生态旅游地产。加快房地产去库存,严控纯商品住房建设。以县城和老城中心城区及各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区域,积极发展度假酒店、康体养生、医疗康复和商业地产,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拓展服务业领域。着力补齐三产短腿,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全省产业优化升级的标杆示范区。

(三)聚焦城乡统筹,致力推进区域融合协调发展。

推进县域协调发展。以“多规合一”规划为统领,围绕“三县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按照“北强、中优、南控”的空间发展策略,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构筑北部、中部、南部“三大产业经济功能区”。以金江、老城等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为重点,以“产城融合”模式带动周边协调发展,形成“一都二中心三区四基地五镇”发展新格局,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一是加快路网建设。推进金江县城区“一环九横六纵”和老城中心城区“五纵八横”骨干道路建设,规划建设县城内二环路、海屯高速澄迈出口路、“四个风情小镇”小火车旅游特色铁路、滨海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二是构筑现代通信网络。实现光纤网络全县自然村全覆盖,4G信号城乡全覆盖。公共WIFI网络实现全县景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全覆盖。三是推进县域电网升级。加快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新建和改造线路1100千米。到2021年全县供电可靠率达到99.8%以上。四是加快气网建设。落实全省“气化海岛”战略,2021年县城及老城地区人口天然气气化率达到35%以上,瑞溪、永发、福山天然气气化率达到20%以上。五是推进水网建设。着力推进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建立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抓好迈湾水利灌区规划和干渠建设,实现全县水系连通。到2021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左右。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促进城镇转型发展。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五个统筹”精神,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是以县城中心城区和老城片区中心城区为龙头,建立由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中心居民点和一般居民点构成的五级村镇等级结构体系。二是以“双创”为动力,加快城镇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推进福山镇、桥头镇等2个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加快县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推进南渡江金江段两岸旧城改造。三是推进“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发展特色镇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建成7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新建71个行政村美丽乡村,推进“就地城镇化”。

坚持军地融合发展。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争创军民融合发展范例。

(四)聚焦生态建设,致力打造绿色低碳美丽澄迈。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一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要GDP,实施生态现代化“九大工程”。二是依托老城开发区、生态软件园、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等低碳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低碳制造业、互联网、软件动漫、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业等绿色低碳产业。三是加快推进华能海口电厂光伏项目等重点能源项目,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扩大蓄能型集中供冷、绿色照明等环保节能技术应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引导重点用能企业技改升级,降低生产过程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节能减排控制目标。

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一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对高耗能行业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实行排污总量和排污浓度双控制。二是打好“六大专项整治”攻坚战,健全生态环境监察监测网络,实施盈滨内海湾生态整治修复项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1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改造和新造林绿化3万亩。四是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争取省内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户澄迈。五是完善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监督和激励约束体系,对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进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五)聚焦“一带一路”,致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推进“海澄文”一体化。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澄迈与海口、文昌在生态环保、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岸线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六个方面一体化。结合全县空间“三区”发展策略和海澄文一体化空间发展布局,打造滨海综合产业带和滨海休闲旅游带。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及省内各市县的合作交流,优先在道路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打造“一带一路”倡议互通前沿。充分发挥马村港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老城开发区、金马现代物流中心、海口综合保税区,港区联动,争取设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开发利用、产能转移、港口贸易、油气开发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完成马村港区扩建三、四期工程,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建设。依托世界华文传媒经济论坛等平台,密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往来、智库交流。

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以四大园区为平台,坚持内外联动,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推进老城开发区建设,完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水产加工、无纺布巾和光电倍增管等优势出口产品和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老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二是金马现代物流中心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打造海南核心物流集散基地和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互联互通前沿。三是琼台全面战略合作基地要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澄迈示范基地建设,致力建设全省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典范园区。四是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要以打造5A级景区为抓手,争取建成全省首个以自驾车为主的离岛免税购物中心。

(六)聚焦民生福祉,致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以赴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落实“六个精准”,落实精准脱贫“十项措施”,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设立县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强化金融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扶贫六大工程”。注重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重要途径,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到2018年底,确保脱贫1645户7180人,巩固提升1.11万人,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县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实施创业就业扶持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到202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建成省级创业型城市。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社保体系并轨。继续推进“金保工程”,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抓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基本养老金标准。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改善困难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力争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400户。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全面改薄”,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模式,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源高级中学创建成省一级学校。新建9所公办幼儿园,普及3年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到2021年,力争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5%,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

推进健康澄迈建设。落实中央“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到2021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试点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大力开展“一镇一演”及文化下乡活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建设澄迈县全民健身中心等文体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平安澄迈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密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全面推进阳光信访,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坚决落实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工作部署,开展“八严”工程,确保完成三年会战目标任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完善“五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气象、地质、地震等灾害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着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强力开展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七)聚焦政府建设,致力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决履行职责,全力打造担当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省委省政府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完善目标管理、督查推进、绩效考核机制。实施公务员综合素质和行政效能提升工程,提高领导干部新常态下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务督查和考核问责,对不干事、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要严肃问责。着力营造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提供更大舞台。

严格依法行政,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完善和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的重大决策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将政府权力规范在法律框架内。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及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全面落实“七五”普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全力打造服务政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重点加快推进审批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行和细化“双随机一公开”模式,推进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重点的综合监管。深入开展惠民便民服务活动,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坚守法纪底线,全力打造廉洁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好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对重点项目建设、重大资金安排,实行监察、审计全程监督。加强对行政审批、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乱收费以及办事不公、滥用职权等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为推进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各位代表!

蓝图重任凭实干,使命艰巨靠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不忘初心,抢抓机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澄迈而努力奋斗!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